当我们说存有论时是在西方哲学的立场,照希腊传下来的形而上学的存有论讲,无没有存有论的意味,但当「无」之智慧彻底发展出来时,也可以函有一个存有论,那就不是以西方为标准的存有论,而是属于实践的(practical),叫实践的存有论(practical ontology)。
贺麟的中国哲学研究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新的发展。贺麟先生不仅对中国西方哲学的翻译、研究、人才培养厥功至伟,而且在中国哲学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
在认识论领域,贺麟还吸纳了宋明理学的知行合一说和斯宾诺莎的身心平行论而构建了自己的知行理论。作为衡量经验事物之尺度和标准的理并非来源于经验之外,不是来自超验的天理,而是出于经验事物的主体。贺麟本人投入了毕生的精力翻译、研究、传播抽象程度高、思辨性和体系性强的德国古典哲学,期望以此提升中国人的思维水平,以使我们能在本体论、形而上学、知识论、伦理学等方面进行创新,使中国哲学具有现代品格,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引和理论说明。他的这种强烈的现实关切以及以学术报国的精神延续了传统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自然的知行合一观突破了宋明理学家之知行主要指对纲常礼教的体认和践行之局限,而指向了更宽广的认识论领域。
贺麟主张的新道德遵从人性、追求自由、肯定个人权利,兼容信仰、科学与艺术,并主张通过法律来构建有序的、道德的社会。近代中国遇到了千年未有之变局,政治、经济、文化都深陷危机之中,贺麟在好几篇文章中都谈到了这些危机这个解释的框架是带动全部本质论的反映学说。
要破除这种解释,就要强调力量而非自因的一面。或力量作为万物的内在因,依其强度不同,只能导致不齐。[15]《王弼集校释》,1980年,楼宇烈校释,中华书局。在思维中显现的东西当然只是所思,是意向相关项,是有限性。
高阶的生生不是个人、宗族、种类、世代之复,而是天地万物之复,正如在单子论的究竟义中,单子作为统一者也不是什么主观的东西,而是世界秩序的历史性统一,是实体与世界互入互即的无终结过程。[10]康德,2002年:《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
但我们要提醒反对者的是,黑格尔本人只是隐藏而非放弃了力量及其表现之维。一阴一阳是根本属性,也有阶次之别。斯宾诺莎哲学从观念出发,用最明晰、合理的方式提出实体。(参见《形而上学》1019a15-1019b35。
正如德国唯心论显示的那样,从理性、自我、精神之类原理出发,能顺畅推出善恶与道德,但要推出自然及其与自我的同一性就颇费周折。如样态的地位有这样的缺陷,那么气论就无法回应心性论。道体学对于心性论的回应不外乎处理心、性、道体三者之间的关系。这虽也可与心相关,但它既非孟子式的,亦非笛卡尔式的心,而是从虚室生白之心出发。
在黑格尔那里,斯宾诺莎哲学的主要缺点是无世界、无个体,而单子是表象世界的个体性。隐含开展之别就是昏明之别。
气不外乎两个状态的彼此作用,一阴一阳之氤氲。因此莱布尼茨使一切实体……甚至使物质的组成部分……成为了天生赋有表象力(Vorstellungskräfte)的单纯主体,简言之,成为了单子。
但这个斯宾诺莎式的前提完全可以得出莱布尼茨式的结论。这层关系最有助于理解心学与道体学之间的微妙。大抵近代德国哲学对笛卡尔只是发展,对斯宾诺莎则是回应。胡塞尔推进的只是笛卡尔、康德及莱布尼茨。首先,谢林把力意志化了,无论什么阶次的善恶,都是成己意志与成物意志的相互作用。表现(表达)这个术语出现在《逻辑学》开端,显示的就是这层意思。
这样,道体学心性论与通常心学的区别也就清楚了。一方面,纯粹的心物只是万物的两个抽象方面,或单子不同状态的两个极端。
[14]斯宾诺莎,1991年:《伦理学》,贺麟译,商务印书馆。对此,逻辑学有意识地抬高实体与单子的绝对性以贬抑力。
尤其要注意心与性之间、性与天(道)之间的区别。[8]胡塞尔,1992年:《纯粹现象学通论》,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
所谓单子的不同醒觉程度,其实就是从包含到开展的不同程度。(参见黑格尔,2021年,第179页。也可以倒转此论,将实体、单子当作力及其不同阶次。1978年,第121页)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神有无限个表现,但只有一个名字。
德勒兹的更大失误在于,没有注意到指示让表现概念变得紧张,以至于无法维持他嘉许斯宾诺莎的单义性。黑格尔在正确道出实体与单子的逻辑意涵的同时掩盖了最重要的维度:无论实体与单子,都是力量或力。
[5]法藏,1983年:《华严金师子章校释》,方立天校释,中华书局。对于我们的任务而言,德勒兹式解释有三个贡献特别值得注意。
另一种更明显,即明确将灵魂与道德王国的原理称为目的因,以与形体和自然王国的动力因(效果因)原理对立。既然笛卡尔的我思是现象学运动与近代哲学的共同出发点,那么这两大传统完全有理由相互对照校正。
属性与样态之别,就是无限与有限之别。表现的概念要拓宽,以至于可以容纳表象、反映。唯识学与近现代西方哲学触及的心,则主要是心识事实。本文要强调第三重相应,即斯宾诺莎力量学说与气论的相应。
任何依目的因建立的、拟人化的善恶也是不存在的。现象学要证明自己可以超越初阶心学,除学习唯识学、阳明学等伟大传统之外,在西学战线无论如何绕不开斯宾诺莎的绝对实体。
单子作为表象者,就是通过包含无限的力量而开展大全。析而言之,只能说是阴阳相感,即虚静即活动。
人道是对天道的继成,其保存接续的不是孤立的自己,而是世界。可以有中道式的综合,也可以有大全式的综合。